“学习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之“职教之魂 存于匠心”——记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团队王兴刚、潘有江、王春磊老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12浏览次数:1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我校打破体制壁垒,改变教师来源单一、改进招聘方式,让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到院校任教,引入了多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的三位石化行业的高级工程师——王兴刚、潘有江、王春磊老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典型代表,是集老师和师傅于一身的工匠之师。

2010年,王兴刚老师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先后负责或参与多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兰州石化公司瓶颈攻关项目和兰州石化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后继续深造攻读了兰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19年他来到我校工作,成为了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工作中勤奋上进,虚心求教,潜心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教法,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深受学生爱戴。

潘有江老师企业工作十三年,先后在分析测试中心、外操、内操、班长、工程师、生产主任、工会主席等岗位的经历,让他深切体会了各岗位的职责及内容,也熟悉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知道企业的用人标准。2020年来到学校,他在讲课中展现出了突出的优势,结合“岗课赛证”确定重点,增加实际应用寓教于乐,同学们对他分享的工作中的案例、经验和教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对他的教学一致好评,“潘老师善于用生动形象的实例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上课时所讲的知识信息量大,能学到最新和贴近行业、企业的知识,工作中特别有用”。潘老师还积极参与在线课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录制和“课程思政”微课创作、暑期积极参加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岗前培训和教学能力测评并顺利通过考试、参与尼日尔项目的相关工作并承担了分院拔尖班的课程辅导。

王春磊老师,硕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主要从事科研项目开发、产品研发和生产,工作期间,发表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已获得授权专利10项,获得兰州石化公司科技进步奖及技术发明奖2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秘密2项,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企业管理进步奖1项,兰州石化公司企业管理进步奖3项,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5次,并多次获得先进车间和先进团队等集体荣誉。2020年来到我校,主讲理论课程4门,实训课程8门,参与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学方面工作。2021参与化工设计大赛学生指导工作。

2020年9月,王兴刚、潘有江、王春磊三位老师与石油化工教研室的几位教师组成“石化追梦人”团队,开始准备化工设计大赛,从选拔到培训,从设计到实施,师生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不断打磨完善作品,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全身心的投入比赛当中。今年8月,团队从全国七个赛区401所高校的2767支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并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同时我校为参赛的唯一一所职业院校。优异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指导学院多位老师和全体参赛队员一年来的心血和付出,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团队在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当下即将开启的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位老师在面对鲜花与掌声面前总是平静的,但内心深处却洋溢着激昂的热情和无尽的斗志。在这一切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学院的教师培养机制,石油化学工程学院一直重视教师的培养,遵循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增强教师双师素质为先导,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教师培养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具体的培养环节上,从教师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传帮带”结对模式,注重导师制培养工作的效果,系统全面的保证培训指导期内教师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撰稿、摄影:魏元博,审核:赵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