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石油化学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特色学院之一,依托石油化工行业与地域优势,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近年来,学院荣获“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甘肃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小分队”、“全省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学校先进基层党总支”;多次荣获“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学院”、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学校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资源雄厚、办学实力较强的骨干型教学单位。
建院以来,先后为社会输送石化类毕业生20000余名,遍布国内外石化企业,其中多数已经锻炼成为产业一线的基层领导和业务骨干,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近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化工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3300余人,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现开设石油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分析检验技术(油品分析方向)、高分子合成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8个专业及方向,2021年起开设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方向)、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及方向,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获得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立项建设,国家级示范性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近年来,建成国家级石油炼制技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化工技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石油化工过程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过程虚拟仿真中心,各专业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资产超过6000万元。
现有专职教师8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7人,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20人、硕士50人,兼职教师70人。省级“双师型”教师65人,其中高级22人、中级25人、初级18人,占比74.7%。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2名,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1名。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2018年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申报教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20项,纵向科研经费140万元,授权专利18项;建成职业教育“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6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10门。学院注重与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共育、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岗位培训等多方面深度合作,近5年来与企业横向课题经费达400万元,社会培训达5211人天。
近5年来,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团体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数达25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近30项。毕业生代表企业参加石化行业、集团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在全国、石化行业、西北地区声名远播。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再提升”战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走出去”石化企业协同合作,先后为苏丹、尼日尔、新加坡、文莱等国家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百人,为尼日尔津德尔炼油厂开发中、英、法三文企业员工培训课件及试题库。“中国-文莱1+1+1恒逸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签约培养文莱本土学员600人,3个专业参与文莱分院境外办学项目,实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走出去”的有益探索,开发教材讲义30余部,制订26门英文课程标准,开创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石化模式”,入选外交部、教育部首批“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20强。
石油化学工程学院正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传承铁人精神、铸就石化品牌”而努力奋斗!